●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晋经信投资字〔2016〕36号 发表时间:2016-02-03 17:18:44
2016/3/12 18:15:07



各市经信委、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我委编制了《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2月1日

 


附件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环节,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激发工业增长新动力的必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为指导,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着力把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我省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举措,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积极在培育先进产能、优化低效产能、引导技术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实现绿色升级等方面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山西制造振兴。力争2016年,全省新兴制造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产能效率进一步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业投资增速力争达到5%左右,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到47%左右,完成1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万元GDP能耗下降3.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6%,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二、重点工作

(一)积极培育先进产能

以新兴制造业为重点,鼓励企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扩大先进产能生产规模,创造新供给。

装备制造业。以新能源汽车、煤机装备、轨道交通、电力装备、煤层气装备、煤化工装备、通用航空飞机等为重点,提升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电动汽车、高铁轮轴、高端锻压机械、微电子组装、导航芯片、高压柱塞泵、风力发电机等发展,推动产品升级换代。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化、系列化发展。2016年,推进皇城相府宇航新能源客车项目、比亚迪太原新能源汽车项目、太重精锻机搬迁项目、长液高性能液压产品项目等132个项目,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360亿元。

新材料产业。以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为重点,着力突破陶瓷纤维等高性能耐火材料、压电陶瓷电子以及光学特种玻璃、太阳能光热发电反射镜玻璃等技术。2016年,推进太钢集团综合技改项目、中条山陶瓷地板砖项目等162项目,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273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 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持续培育壮大高效节能行业,加快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围绕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节能减排改造,积极拓展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链。2016年,实施兴安化工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210亿元。

信息技术产业。以LED、光伏、信息安全、电子设备制造、云计算、信息服务、物联网、新型电子材料等为重点,加快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攻关LED外延片生长、虹膜识别等技术,推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信息消费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实施中国网安公司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晋能集团光伏组件项目等57个项目,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100亿元。

食品产业。以酒类、食醋、乳品、小杂粮、功能食品、干鲜果蔬等为重点,加快现代生物制造技术在食品酿造行业的推广应用。2016年,推进中汾酒业保健酒项目、古城乳业液态奶项目、宝迪食品工业园项目等64个项目建设,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135亿元。

医药工业。以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生物医药等为重点,开发靶向性治疗药物、慢性病以及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积极推动医药物流、医药种植产业发展。2016年,推进海斯搬迁、广誉远搬迁等30个项目,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58亿元。

轻工业。积极发展玻璃器皿、高档日用陶瓷、特色纺织、中高档文化用纸、现代室内装饰、数字印刷包装等高附加值轻工产业,以煤基表面活性剂为重点发展日化产品。2016年,推进推动阳城桥枫瓷业日用陶瓷、奇美橱柜家具搬迁项目等50个项目建设,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100亿元。

纺织产业。围绕做优纺织业,做强服装、鞋、帽制造业,做大化学纤维制造业,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业,继续推进采用高速机电一体化无梭织机等先进工艺和装备,生产高支、高密、提花等高档机织、针织纺织品等。2016年,推进空港华雄家纺面料、华晋纺织牛仔布项目等11个项目建设,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25亿元。

(二)分类施策优化存量

以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补短板,去产能,引导重组,助推转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引导煤炭行业加快改革、改造,强化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强化联合,发展煤-电-铝、煤-焦-化、煤-气-化、煤-电-材等资源循环产业链。二是支持焦化企业按照化产加工技术路径,加强技术创新,培育壮大焦化化产加工产业,推进阳煤太化新材料公司、潞宝集团己内酰胺项目,孝义鹏飞、孝义金岩焦炉煤气制甲醇联产LNG项目等重点化产项目建设。三是鼓励通过煤电一体化、长期合同等方式,促进煤电和谐发展;进一步规划、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范围,力争全年完成交易电量400亿千瓦时以上;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我省现役燃煤发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争取实施改造1500万千瓦以上,统筹考虑,适当提高能效和环保指标领先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四是引导钢铁企业以延伸产业链条、深化节能减排、推进两化融合等为重点,推进太钢冷轧硅钢常化酸洗线项目、镍基耐热合金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中阳钢铁能源优化项目等30个项目建设。五是鼓励发展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等铝材、镁材精深加工产品,推进北铜铜精矿综合回收项目、广灵镁业变形镁合金项目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

引导补齐产业短板。围绕传统产业构建全产业链条,加快产能置换等工作,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寻求省外电解铝置换产能;进一步加大与中铝公司的合作、对接,督促中铝公司对其所属的电解铝企业进行产能优化配置;推进兆丰铝业和太原东方铝业复产;支持电解铝企业通过大用户直供电平台降低生产运行成本,解决企业成本价格倒挂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破解我省电解铝产业发展瓶颈。加大产业政策引导,有效化解太钢集团矿山资源经营困难问题,解决产业发展短板。

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按照“去杠杆、去产能、促升级、保稳定”的基本思路,有效化解钢铁、焦化等产能过剩矛盾。禁止建设新增产能钢铁,对普通钢等低档长线产品,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充分发挥环境、节能、安全、质量等监管机构作用,强化日常执法、协同执法和执法稽查,加大违法处理力度,依法淘汰环保、能耗、安全、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建立分类处置机制,对主业前景好、资金短期有压力的企业,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等综合支持力度;对于主动退出、实施转产转型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及政策支持。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太钢集团发挥在不锈钢领域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设立海外矿山和生产基地;引导水泥企业压缩过剩产能,实施兼并重组,瞄准低碳能源消费,推动企业“走出去”。

(三)稳步推进重组整合

支持组建战略联盟。推动产业集群内企业优化整合、集团化发展,鼓励骨干企业重组整合上下游配套企业,对通过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的企业,在直供电用户选择、项目布局、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给予优惠排污费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以能源、资源、技术、品牌、资金等为纽带组建战略联盟,合理分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条件成熟时积极组建紧密型企业集团。

理顺跨区域利益分配。签订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后的财税利益分成协议,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地区间可妥善解决企业跨省市、跨市县兼并重组后的增加值等统计数据的归属问题,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除另有协议外,不得要求企业返还已享受的扶持政策利益。  

放宽企业市场准入。切实向民营资本开放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并放宽在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鼓励和规范外资以参股、并购方式参与本地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推进重点行业重组。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协调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推动北京建龙集团与海鑫集团资产重组,稳定企业职工,探索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路子;积极支持立恒钢铁、华丰冶炼、襄汾新金山、通才工贸、星原钢铁等企业在建立统一采购、销售等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引导加快兼并重组。焦化行业坚持产能置换、市场交易机制,严格禁止新增焦化产能,稳步推进孝义金达产能置换150万吨焦化项目、孝义金岩产能置换254万捣固焦化项目等节能环保高效大型焦化项目建设。鼓励煤焦钢企三方相互持股参股,与省内外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四)加快实施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创造新供给。

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载体,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进一步改进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工作,建立更加简化、定量化、公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推动技术中心向物流、交通、文化等产业领域扩展。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长期有效合作。深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继续推动大型企业率先开展“技术秘密”认定和保护,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非专利保护。实施工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做好示范企业、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单位培育和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等工作。

积极推动双创。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国家及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服务平台;依托我省3D数字化制造行业技术中心和3D打印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创业者的社会化服务。

(五)不断推进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导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增添发展新动能。

两化融合。深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着力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用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柔性化、网络化、定制化等制造模式,探索企业两化融合新模式。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鼓励大型企业拓展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云服务能力,努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智助”服务,提升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建成一批“互联网+工业”试点示范企业。面向工业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等工业领域,完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企业宽带接入和服务能力,促进我省“两化”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引导驻晋军工企业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布局和投资军民结合项目;落实《深化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对与军工集团合作项目和省内军民结合重点项目的扶持;推进一批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有序推动我省民用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向军工企业开放,国防科技工业重点实验室、重大试验设施向相关民用领域开放。

产业融合。继续把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放到突出位置。落实工信部《发展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着眼于研发设计、试验测试、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和行业性专业服务平台。以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为重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培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提升智能服务专业化水平。

(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围绕构建节能、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建立健全节能法规政策,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培育和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升依法节能意识,确保实现“十三五”节能目标。

实施节能降耗改造工程。制定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突出抓好千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低碳行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和能管中心建设,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重点在水泥、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焦炭等主要耗能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以节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围绕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改造、能量梯级利用等,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快燃煤发电机组节能改造,切实降低企业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抓好节能评估,强化源头控制,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制定2016年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行动计划,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市场,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引领战略,加大产学研用结合,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围绕突破运距、提高档次、拓展运用范围,开发高端替代品,开发提质换代产品。推进共性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绿色环保原材料开发应用,提高传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推进废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再制造旧件回收,扩大再制造产品领域。推进国家级朔州区域工业绿色发展试点建设,促进全省工业绿色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引导

编制出台《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十大重点行业“十三五”规划,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等“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等八大新兴制造业三年推进计划、2016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积极争取出台企业减负政策措施;充分运用省级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省转型发展基金等专项基金支持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物联网资金、智能装备专项资金、工业强基专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药材种植专项等支持;帮助企业享受研究费用加计扣除、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等扶持政策落实,积极探索符合我省省情的重大装备首台套认定管理和扶持补助办法。

(二)创新工作方式,引导规范发展

大力加强调查研究,重点围绕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谋划思路,提出对策;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承接好国家下放事项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审批改革,削减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把行业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更多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行业协会积极承接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推进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

进一步做好钢铁、水泥、铸造、焦化、电石、铁合金、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农药、平板玻璃、耐火粘土、铝、镁、合成氨、葡萄酒浓缩果蔬汁、印染、粘胶纤维、铅蓄电池、车辆生产企业、软件企业、软件产品认定等准入、规范、名录、公告相关工作。

(三)落实目标任务,提高服务效能

省经信委将年度投资等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建立省市合作推进机制,完善上下互动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工作体系,完善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定期对各市新兴产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定期组织开展对各市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度、督促和协调,每月召开新兴产业投资调度会。

按照省政府“六位一体”项目推进要求,对项目库实施动态调整、滚动储备。要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强化要素保障,培育工业新增长点。按照省市县三级联动,在全省开展精准帮扶项目建设活动,协调办理规划、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及时协调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融资、能源原材料供应等问题,促进项目早日达产达效。

(四)加强交流合作,扩大区域合作

加大招商引资,实施项目精准对接,组织参加省外产业合作推介对接活动,重点推介先进制造业战略招商项目;结合南非在矿产开发、装备制造、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组织开展与南非对接合作项目征集工作,做好下一阶段的项目对接工作;根据新疆园区主导产业,组织开展产业援疆对接活动。

发挥我省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区、中部崛起战略,强化与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长城金三角、沿黄经济带等合作,支持我省中西部地区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支持企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产业园区为重点,有序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合作。

(五)深化对标行动,加强宣传引导

开展对标培训,引导行业企业制定跟进、赶超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展技术对标、管理对标、能效对标和对标咨询,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编制《山西省信息技术外包安全服务管理规范》、《信息化工程项目安全建设技术要求(公共管理行业)》等标准;发挥对标示范企业的典型引领作用,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

开展工业转型升级系列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做好政策解读、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导工作,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转型发展,努力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共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