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吴涛秘书长在第六届全国优秀建造师、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经验交流及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建筑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4-12-19]
2022/3/25 16:59:33

(2014年12月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来自全国400余名建筑业企业优秀建造师、建筑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代表们,聚集我国久负盛名的海港风景城市鹭岛(厦门),参加经验交流及表彰大会,谨此,我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多年来支持协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大家知道,中国建筑业协会建造师分会从2009年起,就按照协会的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了全国优秀建造师的评选工作,以提高项目管理人才理论实践创新水平,积极推动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项目经理队伍建设为目的,全国先后有3155名建造师参加了这项活动。截至目前,中国建筑业协会已经建立并形成了全国优秀项目经理、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国际杰出项目经理、全国优秀建造师、组成的层次清晰、专业性强的常态化执业人才学习培养激励成长机制。2011年以来,中国建筑业协会受住建部委托,开展了建筑工程专业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至年底共有14.65万人参加了继续教育,并取得了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达到了应培训人数的80%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建造师分会同各地协会和继续教育主管单位及培训单位付出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为此,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工程专业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培训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共有37家培训单位,72名个人获得了荣誉,并在这次会上一并表彰。应该说这些工作的持续推动和规范化运作,不仅得到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受到了广大企业的支持和积极响应,对促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想结合这次会议谈三点体会。

  一、要进一步提高坚持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对加强和深入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业是最早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进入市场的,而建筑业改革又是以施工企业推进项目管理为突破口,项目经理责任制就是在这一改革中最成功、最有效的一项项目管理基本制度。自2002年建立注册建造师制度以后,住建部明确项目经理是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担任,项目经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它不仅在理论创新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运行体系,而且在实践探索上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今年四月份,住建部在安徽召开建筑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最近又召开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会议,王宁副部长在两次会议上都特别指出,当前要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必须强化对项目的管理,进一步深化项目经理责任制,最近又连续发了十多个文件,包括《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这就告诉我们,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特别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直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而这一永恒责任主体在于专业执业人员,也就是能否真正实现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高素质的项目管理执业人才,特别是注册建造师更为关键。

  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做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战略抉择,面对新的形式,如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如何紧跟国际项目管理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新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坚持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驱动,不断提升项目生产力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创新水平。首先是要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人才,特别是建造师的综合职业能力,要在加强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国际化培训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多渠道、多方位的国内外交流学习途径,实现承建一项工程,总结一批成果,锻炼一批人才,赢得一方市场。二是要继承优良风尚,积极推动企业和项目部诚信建设。塑造以科技、人文、绿色为发展理念的项目文化,带头在合同履约、招投标等市场竞争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构筑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市场环境。三是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四节一环保”,广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推进绿色施工,为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做出贡献。四是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质量为基,科技为源,管理为纲,效绩为佳,创新为魂,奉献为荣”的新时期项目管理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中国建筑和品牌企业。因为这个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要坚持一个核心,就是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一个主题,就是树立红线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作为永恒主题;把握一个支点,就是项目管理的成功要依靠技术进步、施工方案优化与工艺革新作为支撑;抓住一个要义,就是以管理为纲、做到各项管理工作,纲举目张;企业的每一次转型升级,必然源于管理上发生一次新的革命,同类企业的差距,归根结底是管理创新水平与管理创新能力的差距。管理创新包括理念、体制、制度、技术创新。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规避风险、提高项目效益,实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项目最佳效益。弘扬一种精神,就是要关注民生、坚持创新、敢于担当、无私奉献,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精神。切实做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新方式发展、增综合效益”,并以此来激励人心、凝聚团队、打造“中国建筑”和“品牌企业”。

  二、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

  关于建筑业发展,长期以来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全年底,全国政协组织专家座谈会时,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2013年协会根据郑一军会长指示就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这次《若干意见》非常明确地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当前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首要目标提出来,明确要加强政策引导,实施技术推动,强化监管保障,应该说非常及时,很有必要。既符合党和国家早就提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为什么不再提建筑工业化,这是因为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建筑产品单一固定,人员流动。而工业产品流动,人员固定,而且具有重复生产的特性,所以建筑业不可能全部照搬工业化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来建造建筑产品。那么什么是现代化?最早出于张培刚先生关于工业化的定义,其实质就是说:“全社会范围,一系列现代要素以及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的由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具有三大核心指标,第一,经济因素;第二,现代因素;第三,科技(创新)因素。

  (一)从建筑业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看,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规律。

  一是传统建筑业形成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化的过程中。研究表明,在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筑业能够提供水利、交通、军事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国家统治和社会生产的需要。在封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传统建筑业在设计、材料、估价、营造及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与建筑神话。

  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传统建筑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现代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建筑结构技术、建筑材料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均取得较大突破,使得建造摩天大楼和特大型建筑成为可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聚集,需要兴建大量基础设施和各类房屋建筑,进而促使原来分散的工匠组合成为专业化的建筑承包商。

  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传统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旧中国,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民族工业的有所发展,我国建筑业虽然有能力承包一些高层及规模较大的建筑(如上海的17层中国银行大楼工程)。但总体上,建筑业还很薄弱,尤其是规模经营不成体系,管理方式极为落后。传统产业真正有较大和长足的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5年。

  总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是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这就说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站在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看,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挑战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产业和经济格局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许多重要科技领域都已经取得或正酝酿着重大突破,一系列重大科技与管理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也是全球产业变革中必争的高地。十四年前美国的经济学家曾预言,二十一世纪影响世界经济的,一是美国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建设。

  目前,我国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特别是面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挑战,更不能没有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只有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才有出路。如果我国不能紧紧把握住这次世界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大趋势,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就会继续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劳动力基数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在战略机遇期乃至更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持之以恒地大力发展建筑业这样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包容性强、弹性大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全面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应对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解决社会就业、消除穷困、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建设和谐家园等意义极为重大。

  (三)就建筑业的现状和发展看,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

  我国建筑业伴随着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城乡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党和国家率先把建筑业作为了城市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正是在这一时期建筑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完成了规模宏大的基本建设任务,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改变城乡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为了筹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先后建成了一大批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重点工程项目,在一些建造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又成为了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产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及法律法规方面缺陷等因素,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和障碍长期以来仍然严重存在。一是建筑业生产能力过剩,恶性竞争,严重存在“三低一高”的现象,(即产值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低、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交易成本高)。二是建筑业生产方式落后。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大、污染物排放多。三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家财政基本上没有给建筑业资金投入,致使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四是职业教育严重滞后,操作工人业务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建筑产品快速发展形势的要求。总的结论,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其发展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集约化管理和技术进步的良性轨道上,还很不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要把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对国民经济较高贡献率的产业、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低碳绿色产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民生产业、具有较高产业素质的诚信产业,完成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赋予建筑业的艰巨任务,就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四)深入研讨,正确认识和把握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深刻内涵。

  为了更好地认知“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容和本质,有必要对“现代建筑业”、“产业现代化”等相关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全面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

  一是要把握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特征。

  产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产业自身建立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基础上,使产业的生产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从目前产业构成要素而言,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生产资料现代化。即产业所使用的主要生产设备和工具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它是产业和产业体系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产业组织结构现代化。产业现代化需要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结构,它是在先进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管理设立不同专业资质,建立起来具有相互协调发展的行业结构体系。

  (3)产业劳动力现代化。产业现代化要求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实质性提高。产业现代化对于劳动力要求不是指个别的、单独的劳动力,而是要求有一个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和技能工人比重合理的劳动力结构。

  (4)产业各项管理现代化。生产设备和工具的现代化必然要求管理的现代化,否则就不能发挥现代设备和生产技术的作用。管理现代化表现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现代化。一个产业是否现代化,关键在一些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要量化。要通过国内外,各行业的指标体系纵横向对比,以当代国际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为参数,制定并反映到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上。例如,主要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技术装备率,财务负债率,物质消耗水平以及资金运用情况和产业集中度等。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产业现代化最关键的实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就是技术和管理与经济的统一。一方面,产业现代化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武装产业,促使传统产业由落后技术向先进技术转变;另一方面,要求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一定要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绝不是真正的现代化;没有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现代化。

  二是研究弄清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个涵盖范畴广泛、内涵丰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变化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展现新的特征。目前,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研究还在起步当中,尚没有统一标准。就现阶段而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

  (1)终极目标是产品优质绿色化。上世纪80年代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传统建筑业资源消耗大,建筑能耗大、扬尘污染物排放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低。面对来自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更大挑战,2013年国家启动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政策层面导向上进一步表明了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产品。

  (2)建筑部件预制装配化。建筑部件预制装配化是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来改造和代替传统手工业和施工现场湿作业的生产方式建造建筑产品。推进建筑预制装配化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资源、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投资效益,但必须具备相关条件,包括设计标准体系化、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项目管理信息化。

  (3)建造过程精益化。用精益建造的系统方法,控制建筑产品的生成过程。精益建造理论是以生产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精益思想原则为指导(包括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主要指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等系列思想),在保证质量、最短工期、消耗最少资源的条件下,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深化设计,以向用户提交满足使用要求为目标的新型工程建造模式。

  (4)全产业链集成化。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用整体综合集成的方法把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组织起来,实现设计、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更加优化组合,采用工程总承包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用价值。

  (5)项目管理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将国际化与本土化、专业化进行有机融合,把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统一科学的组织管理来加以综合协调,以项目利益相关者基本满意为标志,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6)管理高管职业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端管理人才是具有较高社会价值认同度的职业阶层。努力建设一支懂法律、守信用、会管理、善经营、作风硬、技术精的企业高层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是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7)产业工人技能化。随着建筑科技含量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减少,复杂的技能型操作工序将大幅度增加,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急需要强化岗前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持证,促使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向高素质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综上,我们认为全面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应是:以人文、绿色、科技创新发展为理念,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以部件工厂化生产为方式,以保障质量安全为红线,以现代项目管理为核心,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将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融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管理服务以及新材料、新设备的更新换代等环节集成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系统,依靠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队伍,通过精益化建造,实现为用户提供舒适、低碳、绿色、经济、美观和满足需求的优质建筑产品。

  三、关于中国建筑业协会2015年的工作要点通报

  2015年我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心任务,以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为主题,突出工作重点,以组织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为契机,开拓进取,务实高效,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地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切实促进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质量与安全是建筑业的永恒主题,必须常抓不懈。2015年,我会将充分发挥协会优势,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和“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质量安全服务,切实推动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一是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在全行业开展“质量和安全”主题宣传,营造质量安全进步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表彰和宣传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

  二是加大全员质量管理培训力度,推动不同层次人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首先是会同地方协会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开展培训。组织一批具有丰富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业内专家作为师资授课,特别要针对质量管理薄弱环节与房屋建筑质量通病作详细讲解,争取三年内完成对全国建筑业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意识,指导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三是严格规范鲁班奖评选工作,加大对创优经验的推广力度。2015年我会将系统梳理总结、进一步规范鲁班奖评选工作,对工程复查包括复查专家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加强对评选专家的自律管理。修订印发《境外工程鲁班奖评选办法》,确保评选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推广创优经验。除了召开每年一度的创建精品工程研讨会,还要组织专家收集创建优质工程的一些经典案例,整理地基基础、结构、装饰装修、水电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创鲁班奖细部做法,并编印成系列书籍,推动全行业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二、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行业自律长效保障机制

  住房城乡建设部《若干意见》提出,要探索从注重依靠企业资质手段实施市场准入逐步转变为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和优胜劣汰的奖惩机制。根据这一基本思路,我会2013年要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查处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坚持实施激励与惩戒并行的行业自律管理。一是引入社会监督,在协会网站上设立投诉信箱,创建不良行为信息发布曝光网络平台;二是制定行业自律管理惩治办法。通过设置警告、通报批评、开除会员等惩戒手段,严禁和杜绝不良行为;三是在专家委员会内按专业分类,设立若干个行业自律管理小组,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两年行动方案》,有的放矢、分期分批深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进行现场咨询指导,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工程招投标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最低价中标以及工程合同纠纷等进行自律管理和调解服务;四是通过总结经验,弘扬宣传先进和规范评优表彰等系列活动(包括安全文明工地、AAA级信用企业、双百强企业评价、鲁班奖工程评审等形式)引领激励企业树立以德治理,诚实守信理念,遵守市场规律、依法依章经营,全面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实施品牌企业发展战略。

  三、以预制装配化建筑为途径,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稳妥务实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5年,我会将通过以推广预制装配化建造方式为途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推动建筑设计系列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现场机械化来提高建筑业企业提升现代建造能力,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结合试点工程项目在会员企业中进行一次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情况普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完善建议。二是以点促面,示范引领。计划会同省市及行业协会选择一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有推广价值的典型企业和工程项目进行试点,初步拟定与上海施工行业协会抓好建筑部件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与中建总公司联合抓好中建八局施工现场组织装配化施工,同时在苏州举办一次3D建筑打印预制装配建筑现场观摩促进会;与北京、天津、辽宁、陕西、湖南、四川、云南协会以及中建七局、中铁二局抓好十个项目部。内容将涉及到预制装配化中设计标准制定、施工工艺革新、高新材料换代、工程造价分析等,为满足不同工程设计深度、结构复杂程度和多元承包方式提供技术管理咨询服务。三是认真做好施工现场中小型机具开发项目研究,制定可行方案、组织专业人才、加大经费投入、选择有利场地,限时、高效的抓好落实。

  四、以减轻企业负担为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行业诉求,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按照《若干意见》,关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治理涉及工程建设的各类保证金、押金,对于没有法律依据的一律取消”的要求,一是以解决质量保证金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企业减负工作。拟从8个方面分析探讨各类保证金的留存问题及解决途径。二是继续对“营改增”问题做深入调研,组织专家研究提出解决实行11%增值税率给建筑企业带来税负的应对措施。三是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成市场不同资质划分比例的调研制定,跟踪落实“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标依据”申诉报告的情况。四是结合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研究完成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新常态”形势下,建筑业在推进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从“规模发展”、“高速思维”转向“质量效益型”以及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第三产业革命的改革发展报告。五是完成“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研究”和“建筑业‘十一五’以来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五、以创建精品工程、绿色施工和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为载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工程项目管理改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也提出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果、试点示范工程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推广应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造技术。这是当前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企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2015年协会将围绕开展的“质量万里行”和“质量管理年”活动,在三大工程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推进机制改革深度和推广“三新”应用广度。一是继续抓好国家级工法开发和10项新技术以及和绿色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奖基金,以举办首届“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奖”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和智能建筑技术展览会活动为契机,调动激励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在技术领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应用BIM技术,三季度拟组织举办一次推广应用BIM技术大赛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优化升级。三是以深入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坚持管理模式创新,加强项目团队建设,认真落实五方责任主体质量终身制。在部市场司指导下,尽快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修订,制定《施工项目经理职业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质量、成本和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水平。

  六、以提高一线操作工人技能水平为基点,发挥协会优势,强化劳务队伍管理,探讨建立建筑业职业技能培训新途径

  住房城乡建设部《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有利于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劳务人员培训体系,大力推进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建筑业劳务管理严重滞后,务工人员素质低下的状况,已成为阻碍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2015年协会要下气力创造性的抓好这方面工作。一是建立行业协会上下贯通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我会过去已核定批复的项目经理、建造师培训单位,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培训工作。二是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的支持下,拟在湖南、山东、北京、西安、河南、福建选择六所由行业协会主管的技能培训考核基地,提供平台,打好基础。三是创新建造师继续教育及其规范标准宣贯工作,深化完善网络教育,为进一步落实“先培训、后输出、先持证、再上岗”制度。四是强化劳务队伍层管理,抓好岗前培训,办好农民工夜校,指导督促总承包企业切实担负劳务管理的责任。与中建总公司合作建立劳务队伍人员实名制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建筑企业用工规范化,劳务管理专业化,产业工人技能化。

  七、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为己任,创新服务形式,提高工作质量,开创协会新局面

  “打铁还得自身硬”,加强协会自律建设,提高工作和服务质量是行业协会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的关键和保证。2015年协会秘书处要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加强党总支建设,认真履行行业协会职责,务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要周密筹备召开好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二是以严格公文管理和参加巩固AAAAA级社团评审为标志,进一步规范秘书处工作程序,完善考核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三是改革和完善分支机构管理,修订《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理顺上下关系,完成机构精简、合并重组工作。加强对分支机构人事、财务的统一系统管理,支持其既要严格按照协会章程履行职责,又能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拟成立建筑企业文化促进委员会,整合相关期刊资源,加强企业文化研究和宣传,传承优秀建筑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四是加强外事工作力度,做好境外工程考察,加强港澳台三地学术交流(包括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创造环境。

  各位同仁、同志们,人才培养工作事关行业的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建筑业迎来一个改革发展的春天。建筑业任重道远,项目管理方兴未艾,广大优秀建造师责任重大。让我们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务实工作,努力拼搏,为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